据悉,合理的床位使用率为93%,但根据建档数预测,2016年第三季度,二级助产机构床位使用率最高达到119.8%;三级机构则超过133%。
探寻青春不老药会是下一个研发热点吗? 2016-05-01 06:00 · 李华芸 当你老了,头发灰白,满是睡意Nature:抗体防御艾滋病毒长达6个月,有望接档HIV疫苗的空缺 2016-04-29 06:00 · 369370 4月27日,美国国立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艾滋病学研究员Malcom Martin团队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抗体压制HIV的功力。
(文献)紧接其后,4月27日,美国国立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艾滋病学研究员Malcom Martin团队在《Nature》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抗体压制HIV的功力。更何况,艾滋疫苗一直以来都是块难啃的骨头,在其被成功研发之前,定期注射适量抗体可能可以作为权宜之计。备注:文章编译、整理自Nature网站。3月份,来自于俄勒冈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科学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Medicine》发文证实,利用抗体治疗初感染SHIV病毒24小时内的婴猴,能够成功清楚其体内病毒。这一发现有望推进抗体在未来成为防治艾滋病的有力武器。
研究人员发现,动物再次感染的概率会随着血液中抗体浓度的降低而上升。试验共分成四组,每组猴子注射抗体不一。由于受影响因素太多,在不同医生、医院治疗的效果有很大差别。
位置在腹膜后的软组织肉瘤,发病率在十万分之一以下,属于罕见病。疑问4 生物免疫疗法有多普及?昨天,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免疫细胞疗法在国内许多大医院作为治疗肿瘤的手段开展。郝纯毅介绍,滑膜肉瘤的好发部位包括肢体、躯干、腹膜后等。这种情形不仅在国内,在欧美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疑问6 生物免疫疗法是否接受监管?在国内,癌症免疫细胞疗法曾被宣称为除手术、化疗、放疗外的第四类治疗技术。他指出,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治疗,即使在专业人士内部也未达成共识。
去年,新华网湖北频道一则报道显示,武汉同济医院成功运用细胞免疫疗法治疗一例白血病,接受治疗的一名复发难治白血病患者,用目前最敏感的分子检测技术已完全找不到白血病细胞踪迹。该医院网页介绍,在治疗过程中,第一天对患者进行细胞提取,第七天对其进行临床注射,在回输7天后,患者开始第二次的细胞治疗过程,每月只需治疗2次,3-6个月为一个疗程。不过,郝纯毅指出,免疫治疗对于某些病种的治疗效果比较好,像肾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在很多医院均有开展。但直到2003年,当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才发布《人体细胞治疗研究和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首次将免疫细胞制品列入监管范围。
记者获悉,根据原卫生部相关办法,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曾被认为是涉及重大伦理问题,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的医疗技术,不过不在禁止之列。记者在百度上搜索DC免疫细胞疗法等关键字,发现多所医院在其网页上,放出DC细胞生物免疫疗法、DC-CIK生物细胞免疫疗法、CIK细胞免疫疗法、CLS生物细胞免疫疗法等治疗手段。这种肿瘤目前主要是依靠手术,还有一些辅助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等我理解你们的情感,我也有自己的孩子,我也知道爱孩子的感觉。
02、医生不想说的话我知道,作为父母谁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但是,这种选择是理性的,客观的。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被病人指着鼻子骂,被病人家属打,身上被病人家属吐唾沫都是有的。
其实,我是凭着我做医生的良心说的这些话,我知道如果遇到刁钻的病人家属,会完全不理解我的用心而和我大吵,可我们也是父母,也有朋友,我觉得我有责任帮助一个面对家庭、伦理、道德和亲情而难以自拔的父母做出理性的抉择。这不是我们医生的职责啊。
我相信他们的真实感受。快下班了,孩子的父亲找到我,和我进行了一场艰难的谈话。一味无效的抢救,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并没有减缓家属的煎熬,到最后是两败俱伤,身心疲惫。尊严死的观念涉及到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广泛地重视和讨论。做医生时间长了,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大夫,我有两个孩子,这个女孩是我的老二,她还有一个哥哥,明年要结婚了。
如果我们现在就是朋友,我要劝你们做父母的是,带孩子回家吧。事实上我只是一个尊严死的推动者。
但是,我还是觉得我有义务告诉他们真相,有义务让他们做出理性的抉择。我是一个行医三十年的医生,见证过多少人的生死时刻,我真的希望说这些话的人到医院看看、到病房看看、到病人的床前看看,了解什么是晚期癌症,什么是临终状态。
不要去其他地方看了,都是瞎花钱了。结果是耗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病人受罪、家属受累,人们等待的是像熬灯油一样的治疗,坚持着医学的所谓的‘永不放弃,有谁能够理解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此时的感受?04、谁来说让他走吧?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可能让病人在清醒的时候选择他们的未来吗?我见过许多的癌症患者,最后是恶病质,极度消瘦,被癌症折磨得骨瘦如柴,滴水不进,对他们来说,死亡是期盼、死亡是希望、死亡是幸福。
我和孩子的母亲都是农民,我们是卖了家里能卖的一切值钱的物件儿来给孩子看病的,您说,这孩子到底有没有救啊?我实事求是地告诉您,您的女儿得的是结肠癌,已经是晚期了,尽管现在有手术的可能,但是总的来讲,预后很差,她的生命只能用月来计算了。03、我只是一个尊严死的推动者尊严死,是一种自然死,即不再做延命医疗措施。孩子的母亲泣不成声,父亲紧紧握住我的手,什么也说不出来。一位肿瘤医生的真诚告白:放手也是爱 2016-05-07 06:00 · 李华芸 对于晚期不可治愈的癌症病人,谁来说不治?谁来说放弃?谁来说让他走吧?看着床上岌岌可危的病患,几个父母愿意离开?几个子女敢于放弃?对于被癌症折磨得骨瘦如柴,滴水不进,生不如死的病人来说,谁来给他们解脱? 前言: 对于晚期不可治愈的癌症病人,谁来说不治?谁来说放弃?谁来说让他走吧?看着床上岌岌可危的病患,几个父母愿意离开?几个子女敢于放弃?对于被癌症折磨得骨瘦如柴,滴水不进,生不如死的病人来说,谁来给他们解脱? 本文是一位从医30多年的肿瘤外科医生的真诚告白,亲历许多一味无效的抢救,耗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病人受罪、家属受累,像熬灯油一样的治疗后,他呼吁尊重生命:有时候放弃也是医学,带着尊重,给病人尊严的离开,也是医学的关怀........01、16岁不该凋零的花季上午,程医生把22床的病理报告拿给我看,怎么也没想到这个16岁的花季少女竟然是结肠癌的晚期。
我真心地希望我们的医生们都能够怀着一颗充满同情的心态去照顾好每一个病人。最近一些记者对尊严死非常感兴趣,经常来采访我。
但是,面对今天的病人,是一种使命感驱使着我这样做。在现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大多数病人家属是通情达理的,我们不能因为医患关系紧张而失去一个医生应有的同情和大爱。
孩子的父母用焦急的目光看着我:大夫,我的女儿还有救吗?……哇的一声,孩子的妈妈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失声痛哭。可以尊重植物人患者的意愿或观念,停止延命治疗,任由患者死亡。
病人如是说——记得一个晚期癌症病人,饱受着疾病的折磨,他曾经拉着我的手说:大夫我现在是生不如死,度日如年。大夫,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们是农民,给她做手术如果能治好我们豁出去了,只要女儿在,儿子结婚再等几年也行。即使被家属误解,我觉得能够挽救一个家庭少走弯路也是值得的,这是他们的活命钱。这样的死使病人摆脱了凄惨状态,亲属也摆脱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人们认为这样的死是高尚而尊严的。
他们有时候是带着对这个世界的厌恶走的,他们怨恨他们的亲人,躺在病床上的他们,孤助无缘,欲哭无泪,生不如死。他们热爱这个世界,但是,疾病正在拼命地把他们拖走,此时的病人谁来给他们解脱?有人说,此时的医学绑架了癌症病人,许多人误解,说这是医院为了挣钱不让病人走。
作为一个肿瘤科外科医生,我们不得不面对许多终末期患者,有的让癌症折磨得痛不欲生,真真正正的生不如死,而现实中,我们宣传得太多的是医生的职责: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手到病除,事实上对许多病人来说,我们延长他们的生命是对他最大的痛苦,亲属们、子女们、同事们,大都不能接受让病人放弃治疗。但是,我回忆起来真的是极少数。
对于晚期癌症病人,我们面临的大多数情况是家属不放弃,我们是医生,要按照医疗常规去行事,保障医疗安全,我们要让病人少受痛苦,帮助他们度过最后的时光.....作为一个医生,我觉得应该尊重生命,我们要认真反思我们的医学,在强调高科技、比拼高技术的今天,医院正在向大而全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我们楼顶有停机坪了,医院有达芬奇了,门诊大厅有滚梯了……新技术是我们的考核指标,我们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竭尽全力去抢救、不惜代价去救治,对有些晚期癌症病人,脑死亡的病人,我们做了我们能做一切,做了医学可以做的一切,我们习惯了逝者抢救无效。但医学不是万能的,对于癌症,更是如此。